非常季,算法重构市场——来自行业的声音—— “抗击疫情-会展人在行动”文稿
摘要:众所周知,在计算机编程中,只要输入一系列清晰的解决问题指令,那么算法就可以用系统的方法来导出策略机制,输出的结果将成为对未来形势的一种预判。在一次线上直播互动中,姜淮首次将“算法”引入会展行业,以“非常季,算法重构市场——来自行业的声音”为主题,重点解读新冠肺炎疫情下七大战“疫”算法,对疫情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判。
算法一:超3000个展会延期 行业因势被动洗牌
据某行业平台不完全统计,截止2月8日17:00,全国部分地区宣布延期的展会172个,取消举办的5个。而随着疫情的不确定性,各地主办和场馆不断降低预期,预计2、3月份两个月,全国将会有3000个展会延期,影响展览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。
按照展览会运作规律,筹备期一般是8-12个月,主要进行招商、招展和宣传推广等。疫情对主办方带来不少影响,一是前期筹备成本不可逆,二是调档压力巨大,甚至无档可调,三是影响国际展商、专业买家参展参会。
算法二:现金流危机冲击整条行业链底线
疫情当前,服务企业身临其境,处在疫情第一线,感受深切。一是工程搭建商,针对2、3月份展会,前期现场物料造型均已经发到工厂进行制作,这给物料单位、生产单位、加工单位,以及设计单位整个链条之间的企业带来资金链的严峻考验;二是运输商,国际性展会上的国际展品、国内展品的输出在展运环节受挫;三是复工人工成本会加大,招工更难。
算法三:强者恒强 高成长值题材涌现
同一个城市,如果出现4-6个同质化会展题材,展商将更加青睐于品牌实力强大的展会及其主办,在选择空间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,企业将放弃品牌实力弱的展会,减少参展次数和规模。这源于展览的功能所在,即当下展览仍然以专业观众为主的贸易对接为主要功能价值。同时,如延期展会举办时间与参展企业年度计划相冲突,后者会更加精简参展计划,优选品牌展。不可否认的是,展商在重新选择的过程中会发生横向流失,转场或者离场具有较大可能,部分展会将会失去一些固有展商,观众数量也会产生一定的转移。
此外,诸如像快递业务、无人操作、线上体验以及线上交易,以及医疗,医疗用品、药品等产业可以裂变出新的体裁,比如电竞游戏、线上娱乐、在线办公、线上教育、医疗卫生、智能自动化、移动互联等,因此高成长性的展会会应运而生。
算法四:复苏节点长于疫情防控期 尤其累及国际性展会
伴随行业逐步开工,开展重启后,将形成“恢复性”反弹的现象,由于展会延期或者改期,全方位改变了展商参展节奏、专业买家的采购节点,预计复苏节点不会是在今年,甚至到延长明年,才能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。
尤其是,行业不景气可能会累及国际性展会。按照预期经济学派的判断,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,会有大约9个月的延后效应,市场对政策的预期,会部分降低政策的效果。随着国外对中国形势的关注,也将会对进入中国参展和采购产生一定的影响,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,自身有一套参展的考量机制和标准,在不确定性条件下,有可能放弃商机和利润,选择取消参展。
算法五:多地出台疫情政策“组合拳”稳市场
应对疫情,多地政府相继推出若干政策措施,综合运用财税、金融各项政策措施,降低企业参展成本,稳定企业预期,充分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,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比如苏州率先推出十条中小企业普惠政策,北京补贴中小微企业场租费用,宁波推出国际性展会外展扶持资金等。
算法六:两大招企业自救 保护好“钱袋子”
疫情之下,对于各大企业而言,除了政府提供的“他救”,更重要的是要修炼好内功,积极“自救”。第一是线上线下展览齐头并进,未雨绸缪,布局数字化办展模式。企业必须走向数字化、互联网化,依托现有稳定的庞大买家、卖家数据库,利用AI技术等新技术,加大融合线上和线下展会双线展模式。第二是加快绿色展览的发展进程,2015年国家已经明确提出绿色展览,推动绿色展览可持续、可循环使用,来达到搭建企业、生产工厂降低成本的目的。
算法七:二三线城市可“捡漏”,或可催生新市场
危情下有新机遇,新兴场馆和二三线场馆会存在一个“捡漏”的机会。由于展会有向大城市周边二三线城市下沉的可能,后者“捡漏”,或可催生新的市场。受延改期的影响,大城市大型展馆给不出档期,部分展会将因得不到档期或被迫缩短展期,主办方从项目生存和成本的角度考量,或会考虑将展会移植到周边二、三线城市展馆举办,对于后者将带来“捡漏”的“惊喜”,或可弥补部分因取消展会带来的损失影响。也有可能借此契机,增加本地展览题材的同时,炒热了当地市场,未来裂变出新的题材和规模,现实中不乏其例。
赞 (489)